Author Lize Wan
Senior Analyst View profileAuthor Henry Hao
Principal Economist View profile2021年,中国在制定脱碳政策框架和实施能源转型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——从发布实现碳减排目标的基础性政策文件,到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,不一而足。在本期行业洞察中,我们将概述关键政策的制定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,以及这将给金属等高耗能行业带来哪些连带影响。
这其中最值得关注的进展是两个政策文件的发布:《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》(以下简称《意见》)和《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》(以下简称《方案》)。这两个文件代表了中国实现双碳目标(即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,2060 年前实现净零排放)的“1+N”政策框架的基础。
《意见》是中国整体碳排放战略的基础支柱(代表“1+N”框架中的“1”),《方案》则是一系列更加细化和实化的政策文件中的第一个(代表 “N”中的第一个)。 我们预计 2022 年将有更多针对具体工业领域的此类政策文件和指引出台(图 1)。
本期行业洞察将着眼于《“十四五”工业绿色发展规划》(以下简称《规划》),重点探讨近期政策对工业部门的影响。
图1:“1+N”政策框架是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路线图和工具包
《“十四五”工业绿色发展规划》
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21年12月发布了《“十四五”绿色发展规划》。该规划审视了中国绿色发展的现状、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,同时详细列举了使用绿色和低碳技术装备、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、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、以及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18%等目标(表1)。
表1:绿色发展的主要任务
一些市场参与者预计中国将在 2022 年实施严厉的减排措施,但近期发生的事件和政府行动表明,中国政府不会采取极端限制性做法,甚至可能放宽2021年部分较为严格的环境法规。2021年6月,国家发改委对“运动式”减碳——即过度行动和操之过急的减碳行为——发出警告,因为这会导致政策措施不可持续,从而给供应链和商业环境造成潜在破坏。中国政府将寻求以一种更为“有序”的方式解决碳排放问题,同时避免触及经济稳定和复苏的底线。由“双控”政策引发的能源和工业部门在2021年第四季度面临的一系列问题(仅限CRU订阅客户)让我们看到了操之过急可能需要付出的价。
中国将采取严格但灵活、有针对性的绿色转型措施
未来五年,中国工业部门将面临更加严格能源约束。虽然痛苦在所难免,但这将成为中国绿色发展的重要动力。促进中国绿色转型的工业部门将从这些政策中受益。此外,随着能源效率的提升以及能耗的降低,高耗能行业对能源消费控制和价格波动的抵抗力也将逐渐增强。
对工业部门的能源消费控制是中国实现净零之路的关键。中国能源消费总量的三分之二来自工业部门,中国将继续为工业部门制定明确的能耗控制和碳排放强度控制目标,一如其在过去十年的做法。
《绿色发展规划》要求工业部门将能耗强度降低13.5%,碳排放强度降低 18%(图 2)。尽管这些数字与上一个五年计划设定的数字相近,但在接下来的几年中,工业部门将开始进入边际收益递减的轨道。例如,能源回收和生产工艺的改善帮助钢铁行业在“十三五”期间实现了能耗强度目标。为了继续以同样的速度减少能耗/碳排放,钢铁行业需要从目前的高炉/转炉(BF-BOF)工艺转向电炉 (EAF)工艺。这将需要更多的投资,也意味着更高的原材料成本。它还需要价值链的其他环节也做出改变,例如提高回收率——见下文绿色发展部分。
图2:中国的净零之路将面临更多挑战
中国将优先控制能源消费强度而非总量
尽管中国高度重视 2030 年碳达峰的承诺,但在“十四五”规划中,中国并未对 2025 年的能源消费总量或碳排放总量设定任何限制性目标。这使经济能够更轻松地平衡发展和绿色转型的双重目标。事实上,政府已经宣布了旨在推动绿色转型平稳过渡的若干政策,这可以缓解高耗能行业未来五年可能面临的压力(表2)。
表2:确保绿色转型平稳过渡的政策
中国将制定更明确、更切合实际的国家能源消费强度目标,并通过分省落实的方式确保目标实现。能源目标将与经济发展和人民福祉等其他地方性目标并举。例如,四川省在12月发布了碳中和路线图,起草了实现能源消费目标的绿色转型路径——同时综合考虑自身能源资源和产业结构。接下来,这些目标的进展情况将在每年进行审核,以确保各省处于良好发展轨迹,从而确保国家层面的能耗强度目标顺利实现。
此外,中国正在尝试让能源消费与碳排放控制脱钩,因此对能源消费上限的设定更加灵活。在 2021 年 12 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,中国宣布对可再生能源和非化石能源消费不设上限(图 3)。这意味着限制碳排放不一定会限制能源消费,从而在不阻碍绿色转型的情况下缓解了经济的能源约束压力。该政策还将为可再生能源产能的投资提供激励,特别是对于能源消费“预算”紧张、可再生能源自然潜力丰富以及经济增长需求迫切的省份。
图3:中国的非化石能源消费不设上限
高耗能行业将面临更高的能源成本
未来五年,钢铁、有色金属和水泥等高耗能行业将更容易受到电价上涨的影响(图 4),因为自2020年起,它们无法再享受电价折扣,这会对其盈利能力造成打击。
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新能效标准规定,高耗能行业的新增产能必须达到先进能效水平才能获得批准;而现有产能已获得三年过渡期进行改造。这意味着政策设定不再那么僵化,高耗能行业中能效更高的工厂中期可能受到的影响更少。
鼓励工业绿色发展
政府已为未来五年的工业绿色发展出台多项政策,包括提高回收率、促进高污染行业的清洁生产以及推广绿色产品。例如,中国制定了到 2025 年废钢利用量比2020年提高23%,废有色金属利用量比2020年提高11%的目标。此外,还将推进炼焦和炼铁工艺的清洁生产,预计到2025年,50%的钢铁产能和90%的焦化产能将实现超低排放目标。此外,包括新能源汽车在内的绿色产品、节能家电、生物制品、高能效新能源设备的市场份额将不断增加(图5)。
图5:鼓励绿色发展
绿色金融是实现碳中和的关键
实现中国的碳排放目标将是一项成本高昂的任务。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估计,要实现1.5°C的升温目标,未来30年将需要近140万亿人民币(约合 27.8 万亿美元)的资金。政府的战略是积极推动绿色金融——通过一系列政策和激励措施,主要以贷款和债券的形式,引导私人资本进入绿色项目和产业。
政府正在采用各种政策工具促进绿色金融的发展,包括增强其对银行的吸引力等。例如,中国人民银行在11 月推出了碳减排支持工具,目的是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业务的金融机构提供廉价资金,以将低成本贷款引入清洁能源、节能环保、碳减排技术等产业(图 6)。
图6:绿色金融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
此外,政府正在考虑“绿色信贷”和“绿色贸易”。中国人民银行正在考虑将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业绩纳入银行评估中。商务部近日发布了促进外贸发展的五年规划,提出建立“绿色贸易指数”,收集贸易碳排放强度数据。
中国也在寻求将绿色金融标准与国际最佳实践相结合。着眼于跨境投资,中国和欧盟最终于11月达成了共同认可的绿色项目定义标准(该标准将在 2022 年 1 月之前公开征求公众意见),此举旨在将全球资本引向两个市场的可持续发展企业。
总之,我们预计高耗能行业将面临更高的能源成本,促进国家绿色转型的政策将给其带来更多不利影响。但政府也制定了一套周密的政策计划,以推动绿色转型的平稳过渡,避免重蹈2021年9月电力短缺事件的覆辙。无论中国的碳减排计划多么雄心勃勃,或者国际社会对于行动的呼声多么迫切,中国政府都不会允许人民没有供电或供暖,这必然需要继续燃烧化石燃料,直至所有需求都可以通过替代资源得到满足。
与CRU探讨此话题Author Lize Wan
Senior Analyst View profileAuthor Henry Hao
Principal Economist View profile